首页 > 新闻中心 > 研究院要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张望军院长出席第四届新时代资本论坛并发表演讲

日期:2021-02-04 文章来源: 作者:宏观经济研究部

2020年12月11日,以“双循环下的资本市场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届新时代资本论坛在京举办。该论坛由证券日报社主办。中证金融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望军应邀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助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的主题演讲。

2021020410111612404687698063937.jpg

张望军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对深化我国金融改革、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资本市场对于科技创新发挥着枢纽作用。一方面,资本市场可以为不同生命周期科技创新企业赋能。科技创新具有结果不确定性大、回报周期长等特征,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为包括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在内的不同生命周期的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投融资服务。另一方面,资本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引导资本要素向科技领域转移,并引领和推动土地、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要素向核心技术环节、关键领域协同集聚,提高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效率。此外,资本市场可以提供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使用股权、期权激励等工具对企业家的创新进行奖励,有效激发企业家精神。

张望军认为,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正从依靠要素投入的规模扩张转向依靠创新引领的效率提升。充分发挥资本要素的作用,促进资本与科技深度融合,是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面临广阔空间。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明显提升,整体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已成功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同时,基础研究薄弱、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另一方面,现有融资结构还不能有效满足创新发展需要。后工业化时代,更多的融资需求是为了支持科技创新。创新型企业的核心资产是人力资本和知识创新等类型的轻资产,难以有效定价并抵押,往往需要更具灵活性和包容性的融资环境。在间接融资主导的格局下,债务驱动型的经济增长特征日益明显。迫切需要优化金融结构,改善现有金融体系偏好重资产、成熟期企业的不足,加快资本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推动创新驱动成为核心动力。

张望军强调,2019年以来,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成功落地,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顺利实施、新三板改革稳步推进,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基础制度加快,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和私募基金减持反向挂钩政策实施,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各项改革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有力支持了科创类企业融资,制度包容性明显改善,科技企业的市场化并购重组日趋活跃,人才激励初见成效。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的总目标,着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把支持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完善资本市场促进资本形成的体制机制安排,畅通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对接渠道,助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对此,张望军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加快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加快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进一步完善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促进创业板和科创板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强化新三板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平台功能,发挥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风险投资功能,支持投早、投小、投科技。丰富支持科技创新的投融资产品供给。

第二,进一步增强制度供给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以注册制改革为龙头,带动资本市场关键制度创新,构建包容、完备、适应性强的基础制度体系,结合科创类企业特点和融资需求,推进融资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发行上市、信息披露、再融资、并购重组、分拆等制度,健全创投机构“募投管退”制度安排,推动完善财税支持、产权保护等相关制度,不断优化创新资本形成的政策环境。

第三,更好发挥上市公司对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的政策导向,支持优质上市公司整合上中下游产业和科技资源,为上市公司提供多样化的融资产品和工具,提升产业链上下游的创新力和附加值。

第四,助力形成科技创新市场化激励机制。支持上市公司、挂牌企业建立健全激励约束相容的制度机制,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制度,支持上市公司运用资本市场工具,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