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8%,但高增长主因是基数扰动,总体表现较弱。与2019年1-2月相比,增长6.4%,两年平均增速为3.2%,仍然低于历史同期。1、2月环比涨幅分别为-1.4%、0.56%,同样弱于历史同期(0.67%、0.66%)。消费表现弱既有内生性因素,疫情冲击后的居民就业、收入和收入预期尚未完全恢复。也有外生性因素,今年春节倡导“就地过年”,防疫措施也有加强,对居民出行、装修等消费带来负面影响。而猪肉价格低迷、油价还未完全恢复等价格因素,也对食品类、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带来拖累。
从消费结构来看,呈现“车强房弱”的分化。我们以2019年1-2月作为基数,计算两年平均增速,并与2019年同期增速相比。15个零售门类中,有5类零售额增速较2019年同期更高。增速回升较快且消费金额较大的主要有2类:一是汽车类,近两年平均增长5.7%,明显高于2019年的-2.8%。二是通讯器材类,近两年平均增长18.3%,明显高于2019年的8.2%。增速回落幅度较大的主要是5类:一是食品类,近两年平均增长5.5%,低于2019年的10.1%。二是服装鞋帽类,近两年平均增长-1.5%,低于2019年的1.8%。三是房地产下游相关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和建筑及装潢材料类,近两年分别平均增长-2.4%、-6.6%和-8.1%,低于2019年的3.3%、0.7%和6.6%。四是中西医药品类,近两年平均增长-2.7%,低于2019年的10.3%。五是石油及制品类,近两年平均增长-4.8%,低于2019年的2.5%。
城乡消费分化。“就地过年”使得一二线城市人口较以往年度同期增加,同时需求也增加。1-2月,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4.9%,近两年平均增长3.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6.7%,近两年平均增长1.3%,城市消费增速明显高于乡村。
未来消费仍有较大复苏空间。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值增长4.7%,而社会零售品总额全年下降3.9%,消费能力的增长超出了实际消费表现。随着经济步入稳态,就业状况保持稳定,居民消费意愿逐渐回暖。
(撰稿人:李永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