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我国货物出口、进口金额分别达到3057亿和2390亿美元,均继续创历史单月新高。全球经济复苏、价格上涨和提前备货等因素支撑出口增长,而内需对进口的支撑仍在弱化。
出口延续高速增长。9月份,以美元计价,我国货物出口同比增长28.1%,较上月提高2.5个百分点;环比增长3.9%,季节性表现不错。一是全球供需缺口继续扩大。受制于疫情反复等因素,主要经济体需求恢复好于供给格局不变。全球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产出指数仍在上升(图1),对我国出口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价格上涨贡献较大。4月份以来,出口价格出现加速上升趋势,对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数量因素的贡献在下降(图2)。近期,价格上涨已成为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三是美国等进口商提前备货。洛杉矶、长滩等重要港口“堵港”严重,美国进口商为圣诞节等采购季提前备货,对美出口增长30.6%,较上月大幅上升15个百分点。
内需对进口的支撑弱化。9月份,以美元计价,进口金额同比增长17.6%,较上月大幅回落16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3%,表现略差于季节性。进口规模则较上月小幅增加,进口同比增速回落受去年高基数影响较大。从进口动力看,近期国内限产限电、房地产严监管等因素冲击下,我国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内需对进口的支撑有所弱化(图3)。分商品看,原油、铁矿砂、铜材等商品进口数量同比跌幅较上月继续扩大,进口平均价格同比涨幅也较上月弱化(图4);但煤及褐煤进口量价齐升,进口量同比增长76%,反映了国内煤炭供需缺口较大。
(撰稿人:刘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