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金融数据总体平稳,实体信贷与社融增速表现偏弱,结构差异特征明显。
社融增速继续回落,M2增速小幅回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减。9月新增社融2.9万亿元,同比少增5693亿元,但相较2019年同比多增3876亿元。从存量看,9月末社融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分别较上月与上年同期下降0.3和3.5个百分点,为疫情以来最低,主要由于中长期贷款、表外融资、政府债券少增所致。总体上,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的差额趋近疫情前同期水平,反映出货币供给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图1)。9月M2同比增长8.3%,环比回升0.1个百分点,主要与非银机构存款同比少减有关。M1同比增长3.7%,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主要受到企业短期贷款资金面压力渐增以及居民消费疲软的影响。M1与M2剪刀差为-4.6%,已连续五个月走阔,体现出市场交易性需求边际疲软,货币活期化程度降低,经济动能有所放缓(图2)。2021年前三季度,累计新增社融24.75万亿元,虽然同比少增4.87万亿元,但比2019年同期多增4.14万亿元,加上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2552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加1631亿元,金融总量平稳增长。
实体融资需求仍然不足,社融结构呈现差异性特征。从结构看,新增社融呈现出四个边际变化(图3)。一是表内融资维持偏弱状态。9月实体经济贷款增加1.77万亿元,同比少增1397亿元,变化幅度与上月接近。二是表外融资延续收缩走势。9月表外融资同比少增2163亿元,其中,委托及信托贷款同比多减675亿元,未贴现票据同比少增1488亿元。整体上看,前三季度表外融资净减少1.56万亿元,同比多减1.4万亿元,表明非标资产延续压降态势。三是直接融资增长趋缓。9月直接融资增加2172亿元,其中债券融资同比多增84亿元,增幅较上月大幅放缓,这主要受到房地产债与城投债发行持续遇冷的影响。四是政府债券融资有所改善。9月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少增2007亿元,但较7月和8月(3639亿元和4050亿元)有明显改进,表明地方债发行节奏加快。四季度,随着政府专项债发行提速、财政支出增加、政策工具发力,有望支撑金融数据企稳回升。
新增贷款同比少增,信贷结构仍需改善。9月新增信贷1.66万亿元,同比少增2327亿元,环比多增4400亿元,符合季末发力特征。其中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11.9%,环比降低0.2个百分点,基本保持平稳格局。从信贷结构上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图4):一是新增票据同比连续高增。9月票据融资同比多增3985亿元,延续今年6月以来增长态势,冲量拉动作用显著。银行“以票充贷”行为体现出企业融资需求不强与银行放贷意愿偏弱。二是企业贷款出现“短多长少”现象。9月企业短期贷款同比多增552亿元,为年内首次正增长。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3732亿元,已连续三个月同比缩量,反映企业长期融资需求偏弱与投资意愿回落。三是居民信贷需求呈现短期复苏与长期放缓迹象。9月居民新增短期贷款同比少增175亿元,表现好于7月和8月,显示出居民消费呈现复苏迹象。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1695亿元,已连续五个月同比少增,这可能受到房贷调控政策的影响,未来走向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撰稿人:郑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