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CPI同比涨幅扩大、PPI环比增速回升,能源价格上涨为主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容忽视。
非食品价格拉动CPI同比上涨。同比看,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1.5%,涨幅较上月提升0.6个百分点。据测算,新涨价影响约为1.1个百分点,较上月提升0.1个百分点,非食品项是主要拉动力(图1)。其中,受到原油等交通工具燃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交通通信价格同比上涨5.8%,涨幅较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支撑非食品价格上行。环比看,3月CPI与上月持平,显著高于历史平均水平,这是非食品价格超季节性上涨和食品价格下降的综合作用结果(图2)。一方面,国际能源涨价影响国内物价走势,交通通信价格环比上涨1.6%,为2000年以来的单月最大涨幅。另一方面,生猪出栏速度加快与居民畜肉需求回落驱动下,猪肉价格环比下降9.3%,影响CPI下降约0.12个百分点,超过粮食和鲜菜价格上涨对CPI的拉动作用,制约食品价格上涨空间。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推动PPI环比上行。同比看,3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8.3%,涨幅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趋势调整后的PPI增速(TC)已经连续五个月下行。据测算,新涨价影响约为1.5个百分点,较上月提升1.1个百分点,生产资料贡献力度继续加强(图3)。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38.0%,涨幅较上月提升5.0个百分点。环比看,3月PPI上涨1.1%,涨幅较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超过历史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图4)。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4%,影响PPI上涨约1.0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俄乌冲突加剧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传导至国内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等相关产品定价,合计带动PPI上涨约0.7个百分点,需重点关注地缘政治冲突对我国形成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撰稿人:郑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