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国进出口增速均回落,价格支撑下出口仍显韧性,疫情冲击下内需面临较大压力。
出口继续放缓。3月出口总额(美元计价)同比增长14.7%,较1-2月放缓1.6个百分点,一季度整体同比增长15.8%,较2021年降低14个百分点。从季调环比来看,3月出口季调环比增速仅为-2.1%,连续3个月为负,低于历史同期均值水平,延续回落态势。从量价关系看,受俄乌冲突冲击,能源、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多数出口商品的价格增速显著高于数量增速,其中成品油、肥料等价格与数量的增速差达100个百分点,价格因素为出口保持韧性的主要支撑。从出口商品结构看,防疫相关产品出口增速回升至20%以上,为2021年2月以来新高。从出口国别看,与1-2月相比,对美出口回升8.6个百分点至22.4%,对欧盟和东盟出口有所放缓,但仍维持较高增速水平。
内需整体偏弱。3月进口总额(美元计价)同比下降0.1%,为2020年8月以来首次下降,较1-2月下滑15.6个百分点,主要进口商品“量跌价涨”,原油、集成电路、大豆价格增速较高,但数量为负增长。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疫情多点频发,制约企业生产、港口物流和消费,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总的看,地缘政治冲突、海外疫情持续,全球经济仍在恢复,短期出口有支撑。但也应看到,PMI新出口订单已降至5个月新低,连续11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短期内国内疫情还冲击外贸企业生产、港口物流等,叠加去年高基数,预计2022年全年出口保持回落态势,而进口则取决于国内疫情演进与经济恢复程度。
(撰稿人:王广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