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PMI与非制造业PMI指数均小幅回落。虽然 7 月为传统生产淡季,但和往年同期相比本月制造业 PMI 也偏低。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再次回落至临界点以下,低于2015-2019年同期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服务业景气小幅回落,但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本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8%,较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
供需两端偏弱是本月市场景气度回落的主要因素。从供给看,局部疫情时有反复叠加部分高耗能产业价格回落,导致生产指数较上个月大幅回落3个百分点至49.8%。一方面,四川、甘肃等中西部地区疫情仍有反复,加之南方部分地区暴雨,导致生产供给出现迟滞。7月份,PMI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1%,较上月个下降1.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部分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出现暴跌。7月份,南华工业品期货指数平均为3488.7,较上个月回落417.9点,创2022年2月以来最低点。分行业看,石油、黑色金属冶炼延压等行业PMI支出均处于收缩区间。这导致部分上游原材料和能源供给行业利润受挤压,开工动力不足。从需求看,7月份,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回落1.9、2.1个百分点至48.5%和47.4%。一方面,国内经济仍处于恢复阶段。7月份,原材料库存指数为 47.9%,较上月下滑 0.2 个百分点,显示出中下游行业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海外主要经济体复苏动能减弱,对我国外需也构成制约。
未来一段时间,实体企业生产恢复情况仍面临不确定性。一是价格因素仍将影响中下游企业生产。7月下旬以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已出现小幅反弹。截至7月29日,南华工业品指数为3610.03,较7月15日的低点上浮377.2点。二是从2020年至2021年历次疫情冲击看,当经济由低点向上修复后,恢复斜率将逐渐放缓。在此情况下,7月份,PMI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52%,较上月下滑3.2个百分点,后续微观主体活力能否持续向上尚需观察。
(撰稿人:马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