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PMI继续改善。在连续两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后,本月制造业PMI重返扩张状态。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低于2015-2019年同期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差距进一步缩小。服务业景气有所回落,但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本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6%,较上月回落2个百分点。
供给好转以及原材料价格回落是市场预期好转的主要原因。从供给看,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显效,疫情波动对制造业影响减弱和高温限电逐渐好转,实体企业经济活动进一步畅通。9月份,PMI供货商配送时间指数48.7%,较上月虽有小幅回落,但降幅远低于上半年水平,且本月该指数仍高于2021年全年均值,表明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的影响正在逐步消退。这种情况下,9月份,PMI生产指数较上个月回升1.7个百分点至51.5%,结束7、8两月的收缩态势,再次回到荣枯线之上。从价格看,截至9月28日,RJ/CRB商品指数为271.8,较年内高点320的高点大幅回落。8月份,PPI同比增长2.3%,较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下降。在此情况下,9月份,PMI出厂价格指数为47.1%,较上个月回升2.6个百分点。
下一阶段,供给好、需求弱的矛盾持续,市场主体预期或仍将偏弱。一方面,目前,房地产相关产业链的恢复仍存在不确定性,叠加疫情引发的预防性储蓄上升、消费下降等问题,内需恢复动力不强。9月份,PMI新订单指数为49.8%,仍处于荣枯线下。当月供给和需求的剪刀差(PMI生产指数-PMI需求指数)较上个月扩大1.1个百分点至1.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外需支撑作用可能减弱。8月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长7.1%,大幅低于上月18%的增速。9中上旬,八大枢纽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已下滑至负区间。这导致9月份PMI新出口订单较上月下滑1.1个百分点至47%。外需减弱必将影响外向型及相关产业链企业生产预期。
(撰稿人:马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