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前三季度,分产业看,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同比分别增长4.2%、3.9%和2.3%。其中,第二产业拉动GDP增长1.46个百分点,高于第一和第三产业水平,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从9月份看,工业生产改善好于服务业。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3%,较上月回升2.1个百分点,疫情以来首次高于2015-2019年同期平均水平。服务业方面,9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3%,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仍明显低于疫情前水平。
政策发力、价格回落和基数效应是本月工业生产明显加快的主要原因。一是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地见效,供需持续向好。从供给看,9月份,617种产品中有超过一半的产品产量同比增长。特别是,在各地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的带动下,本月汽车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7%,明显好于其他行业,是拉动制造业恢复的主要动力。此外,高温天气消退,工业用电供给改善,部分高能耗企业存在回补性生产。从需求看,在基建投资落地的带动下,相关产业链产品需求逐步增加。高频数据显示,9月份,唐山钢厂高炉开工率为58.1%,较上月回升3.1个百分点,延续7月份以来的回升态势,石油沥青、焦化等多数行业开工率也明显好转。二是上游价格逐步回落,中下游企业压力减弱。9月份,RJ/CRB商品指数平均为277.9,较上个月回落12.4,是今年5月以来的最低值。在国际商品价格回落的情况下,9月份,PPI上涨0.9%,涨幅较8月回落1.4个百分点,创近20个月新低。受此影响,中下游的纺织、家电、计算机等中下游行业生产逐步好转。三是由于限电等因素,2021年9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是当年最低水平,基数效应推高本月生产增速。
下一阶段工业生产仍存在不确定性。测算显示,工业生产与出口增速的相关性在0.8左右,外需回落或将加大外向型企业生产压力。9月份,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落,除去季节性因素外仍处于下滑态势。
(撰稿人:马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