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创投基金国有成分越来越高,但创投基金管理人普遍面临“怕担责、怕追责”困境,导致投资活跃度下降,创新活力难以释放。对此,中央及地方政府近年来积极推动相关政策出台,逐步搭建容错免责框架,取得初步成效。但在实践中,还存在容亏标准不一、免责界定不明和正向激励机制薄弱等问题,导致政策执行效果打了折扣,甚至衍生道德风险,出现“逐底竞争”和“挤出效应”。
破解国有创投基金“不敢投”困境,亟需进一步深化国有创投基金容错免责机制改革,“约束松绑”与“正向激励”并重:一是将容亏率指标更替为勤勉尽责具体指引;二是推动协调各部门对相关标准的认同;三是强化国资创投机构治理与投资能力建设,提高投资效率。同时鼓励更多以母基金形式投资,更好分散风险,发挥撬动社会资本作用。